按照中醫(yī)理論,夏季陽氣旺盛,神氣飛揚,秋季陽氣收斂,陰氣微生,天氣由熱轉涼,天地之氣的升降交替,容易造成肺氣肅降與肝氣升發(fā)的不適應。 孩子年紀尚小,還不會照顧自己,對環(huán)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也有不同,所以這時候更需要寶爸寶媽的悉心關照。 今天這份秋分衣食養(yǎng)護攻略寶爸寶媽們快來學習一下吧~別忘了點贊收藏哦~
莫貪秋涼,小心感冒生病 “春捂秋凍”是大家熟知的保健要訣,是說春季氣溫剛轉暖,不要過早脫掉棉衣;秋季氣溫稍涼爽,不要過早、過多地增加衣服。 其實,春捂秋凍都是在季節(jié)變換、氣溫不穩(wěn)定的時候給予身體保護和適當的刺激,以提高對冷熱的耐受能力,增強身體素質,減少生病。入秋后,天氣漸涼,寒熱變化明顯,有時感覺“一天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。對身體稚嫩的孩子來說,秋凍不是簡單的“遇冷也不添加衣服”,而是及時、適當增減衣服,以涼爽而不寒冷為宜,不要裹得嚴嚴實實、密不透風。
如果在秋季氣溫變化柔和時缺少了這樣的適應性訓練,那么,到了嚴酷的冬季就很難調節(jié)平衡,容易使孩子反復傷風感冒。秋涼的特點是早晚涼、中午熱,晝夜溫差較大,要及時給寶寶增減衣物,頭腦可涼些,肚臍、足下要暖和。 身體壯實的寶寶對冷熱的耐受力較強,稍貪涼些正可清解內熱。身體嬌嫩的孩子多有呼吸系統(tǒng)、消化系統(tǒng)的宿疾,稍有不慎,觸犯賊風,容易傷風感冒,引發(fā)咳喘、腹瀉等舊病,所以要細心看護,不能懈怠。早睡早起,調養(yǎng)起居心情 秋季,自然界的陽氣由發(fā)散轉向收斂,秋分時晝夜平均,陰陽相半,孩子的起居作息也要相應調整,“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”。早些安睡,收斂神氣,順應秋氣之收,保養(yǎng)內守的陰氣;雞鳴即起,舒展肺氣,活動鍛煉,防止收斂過度,保持陰陽平衡。 有些孩子到秋季還沒精打采的,透出一種慵慵懶懶的秋乏感覺,這可能是機體在補償夏季炎暑的過度消耗,美美地睡幾個長覺,他就會打起精神來了。登高緩步于青翠的山間林地,呼吸清新的空氣,舒展肢體和放松心情,對身體健康也大有益處。貼補秋膘,切勿偏食積食 秋天是一年中的收獲季節(jié),各種谷物、瓜果、菜品新鮮上市,美味的魚蝦、鮮美的螃蟹也端上了飯桌。 這時候,氣溫由熱轉涼,食欲增強,正是補充夏季消耗、冬季儲備的好時機,所以民間有入秋后貼補秋膘,吃紅燒肉、白切肉、肉丸子、肉餡餃子等習俗,認為秋季養(yǎng)生得當有助強健體魄,健康過冬。熬過了炎熱、潮濕的夏暑之后,孩子的腸胃功能也從苦夏中恢復了生機,進入了胃口大開、食欲旺盛的時期,各種新鮮美味的時令食品正好滿足口腹之欲。但貼補秋膘要適當,不要重肉食而輕蔬菜。
食譜應該葷素搭配、品種豐富,但偏愛重口味的肉食是很多孩子的通病。偏食會引起營養(yǎng)不均衡,還會因為食物積滯腹中,脾胃消化不良,造成食積,引起食欲減退、惡心嘔吐、腹脹腹瀉,甚至出現發(fā)熱、精神萎靡、面黃肌瘦等病癥,阻礙生長發(fā)育。 餐桌上,鼓勵孩子先吃適量的蔬菜,然后再隨意吃肉,注意定時定量進食,盡量不追著喂食。少吃零食,飯后準備些山楂片、山楂卷,幫助消化、減少肉積。另外,秋季鮮玉米正當時,經常煮些給孩子吃,有消食磨積的功效。海鮮、螃蟹較為寒涼,孩子少吃為好。滋潤秋燥,勿忘黏膩礙胃 秋季天高云淡,風干物燥,孩子體內的水分也加速蒸發(fā),容易損傷津液,所以秋季保養(yǎng)多主張滋陰潤燥、補充水分。讓孩子多喝白開水,多喝清淡的米粥、菜湯,也可以自制些清涼滋潤的飲品,如蜂蜜水、梨水、柚子汁等,還可以讓孩子適當吃些潤澤多汁的時令瓜果,生津止渴,潤喉去燥。 秋季肺氣較旺,可以適當多吃酸斂食品,少吃蔥、姜、蒜、韭、椒之類辛散食品,以保養(yǎng)臟腑之氣。喜歡吃醋的寶寶不多見,但一些新鮮酸甜的時令果品、飲料卻能引起寶寶的興趣,如石榴、柚子、葡萄,都是生津除煩的佳品。